《触不可及》,单是搜索一下名称,就会出现电影、国产剧、韩剧几种不同的类型。
电影类《触不可及》,还有法国版和美版两个版本。
法国版是是2011年最先上映的,2017年上映的美版则是法国版的翻拍版。
那个豆瓣上评分高达9.3,挤进豆瓣电影Top250中排名No.24的,是法国原版《触不可及》。
为了有更好地观影体验,索性法国版和美版两个版本都看了一遍。
也正好可以稍微解答一下还没看过的小伙伴们经常发出的疑问:这两个版本到底哪个更好看?
法国版的故事发生地在巴黎;美版的故事发生地在纽约。
换汤不换药,剧情走向美版几乎是照搬了法国版,都是国际大都市的白人富豪与黑人贫民偶然间相遇相知相互拯救的故事。
个人感觉:在基调上,法国版稍显沉重,不及美版的活力;在故事编排上,法国版更有贴近生活的感觉,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既接地气又有更强的对比度,美版可能会稍弱一点。
以上仅是个人看法。
不过可以完全肯定的是:这两个版本都是基于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影片聚焦的中心人物,是脖颈以下完全瘫痪的超级大富翁菲利普和出身于贫民区的无业游民德瑞斯。
他们的生活圈层完全是两个相反的世界。
但是,他们两人的共同点是心里苦闷和需要对生活做出一些改变。
一次护工招聘事件将两人联系在了一起。
01
超级大富豪的生活圈
菲利普是一个站在财富金字塔顶尖的超级大富豪。他有自己的公司,也写书出版,住着名贵的房子,拥有包括玛莎拉蒂在内的数辆豪车。
他的工作有贴身助理帮他管理,衣食住行都有专业的人员为他服务。在高空跳伞意外事件发生前,他是一位极限运动挑战者。出事之后,他的品味没有减退,依然保持在歌剧、音乐会和艺术画作的收藏上。
菲利普外在的物质有多让人羡慕,他的内心世界就有多千疮百孔。
一个健全的人突然变成整个身体只有头能动的残疾人,这种心理比身体更剧烈的痛苦很容易持续沉溺于崩溃中。
从健全人变成残疾人的人,内心的敏感总会比常人更多。作家史铁生的遭遇也是如此。
菲利普同样无法释怀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在跳伞事件中丧生。
万念俱灰,被悲痛包裹,找不到活下去的希望,才是菲利普真正的心声。
围绕在他身边的人,或是带着同情或是冲着他的富有,他们对待菲利普的态度是毕恭毕敬的或是怜悯的,这让菲利普感到他是被排挤到某个世界之外的人。
此时的财富于他,只是个将他套的牢牢的躯壳。
02
贫民窟的底层生活
德瑞斯是一个成长在贫民区环境的人,生于社会底层。
他周围生活的人多跟犯罪活动有关,这也是他的家人为什么会很久都见不到他的原因:他蹲监狱去了。
假释领取失业金,是他去应征不同的工作,获得工作签字的原因。
当然,获得工作机会不是他的目的,能够领取到失业金才是。
法国版和美版在德瑞斯的家庭背景略有不同,但是对底层和犯罪的设定是一样的。
贫困与看不到改变的希望一直让他的家人生活在重压之下。
03
触不可及的交集
菲利普以答应签字为由聘用了德瑞斯。
他是所有应征者中最有案底的、最吊儿郎当、最没有工作经验和最不靠谱的人。
但是菲利普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他。
原因或许有二:
一是菲利普从德瑞斯不怎么光彩的简历中看到了他边缘地带的处境,和他有一些相似,继而在心理上“同病相怜”;二是菲利普活下去的动力不强,看着一点儿也不靠谱的德瑞斯说不定哪次就可以出点差错随了他的愿。
德瑞斯选择接受是为了丰厚的报酬。
两人各有所需。
德瑞斯留下了,在吃喝拉撒上当上了全方位的护工。但是,菲利普又没有让他仅仅停留在护工本身。
菲利普带他参加上流圈子的艺术品鉴,歌剧、绘画、收藏品,带他增长见识,提升修养品味。
德瑞斯也没有把菲利普太当成残疾人和病人,他经常因为粗心大意忘了菲利普是个只能坐在轮椅上的人。这是最能让菲利普打开心扉的原因。
他带菲利普开着被他闲置的豪车出去兜风、带他去餐厅让他自己点热狗和冰淇淋,带他去雪地上玩雪,带他忘记医生的告诫大口抽烟,又擅自做主地帮他安排和女性笔友地会面,还在他的生日会上打破名流们的矜持和安静,自顾自地来了一段free style的舞蹈,就是那种经常让观众惊呼黑人基因里自带舞蹈天赋的舞步。
德瑞斯用粗鲁的方式改变着菲利普矜贵与拘束的生活,不得不说这为他的生活带来了活力,让他有了新生的感觉,也是他的心与斯科特逐渐走进的关键。
德瑞斯作为常人眼中案底缠身的人,对于菲利普来说并没有过多地在意。他只是说是人就会犯错,这于德瑞斯来说,也是一种放下的偏见。
菲利普对于德瑞斯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帮助他和家人摆脱生活上的困顿,同时让他的生活远离了犯罪。
菲利普对德瑞斯的影响,一样是重生。
曾经让菲利普发生重大变故的高空跳伞极限运动,重新成为菲利普和德瑞斯共同参与过的户外运动,更是一种卸下内心沉重负担的一次新生。
他们的生活在大众的边缘外,又在相互陪伴和相互治愈中重新迈向新的生活。
富豪与贫民、白人与黑人、高贵与低俗,这些外在的界限都可以被打破,只要彼此之间是用真心在对待。
不带偏见,就是打动他人心门最好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