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诽谤及其法律责任?
大家好,我是法律搬运工。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理解和适用诽谤行为。诽谤在法律上的定义是“故意捏造事实败坏他人名誉”。关键在于“故意歪曲事实,说别人的坏话”。
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网络诽谤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在网络上散布;
·二是将原始信息篡改后散布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三是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仍在网络上散布。
实施诽谤行为可能会涉及刑事、行政和民事责任。
在刑事责任方面,根据《刑法》第246条和两高的司法解释,以下三种行为可能涉嫌诽谤罪:
·一是同一诽谤信息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
·二是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三是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后再次诽谤他人。
在行政责任方面,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公开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将被处以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将被处以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可处以500元以下罚款。即使是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诽谤行为,也可以被处以行政处罚。
在民事责任方面,根据《民法典》第1024条和第1165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或诽谤的方式侵犯他人的名誉权。第1165条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于诽谤他人导致他人权益受损的,应根据上述规定予以赔偿。需要注意的是,刑事、行政和民事责任不是相互排斥的,违法犯罪人员在承担刑事、行政责任的同时,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