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税起征点,我想大部分人都很熟悉,且很关注这个金额。因为,这个金额将直接影响我们要缴多少个税?最终影响我们到手的现金有多少?
同样如此,作为一位连续5届履职已逾20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也很关注这个问题。自从她200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就有9年建议调整。2010年,董明珠建议调整个税起征点及征收方式促进社会公平;2015年,她再次提出调整个税起征点;2017年至2023年,连续七年对个税起征点进行建言;其中,她在2018年开始就提出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0000元,直到今年的#“二会”#,她再次提出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0000元。
在采访中她强调,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必要性是:社会发展的速度太快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提高个税起征点,让年轻人手上有更多的钱从而更敢去消费,能给广大工薪家庭带来更多幸福感。她也通俗易懂的解释了什么是#幸福感#:一个人愿意全身投入到工作当中,生活无忧,这就是幸福感。#个税起征点是否应该提高#
那么,我国自从1980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以来,历次起征点分别是多少呢?
1、我国于1980年9月颁布施行个人所得税法,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确定了个税800元的起征点。
2、2006年1月1日,把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减除标准从800元调整到1600元。
3、2008年3月1日,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4、2011年9月1日,个人所得税免税额提高为3500元。
5、2018年10月1日,起征点每月5000元。
从历年来看,个税起征点越来越高,且最近几年,国家还出台了一列系#惠民政策#,将房租房贷、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继续教育等支出,通过专项附加扣除的方式,从税前扣除,从而减少我们实际要缴纳的个税。这一系列的政策,确实使我们少缴税,让我们有更多的钱到手用于生活。
但我们自己也可以算一算,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日常生活开支、房租房贷、子女教育、赡养父母、医疗支出、交通出行车贷支出等,实际的支出得要多少呢?已经纳入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实际支出,应该是比现行充许税前扣除的标准是要高的,还有那些没有纳入专项附加扣除的实际支出,我想应该也是超出现行起征点标准5000元的。所以,不讲宏观层面的大道理,而从现实的生活支出数据来看,能否提高个税起征点,将真正影响着我们一个工薪阶层的生活质量。
如某一线家庭2人月工资合计32000元,实际房贷每月8000元,子女教育2个小孩每月合计3000元,赡养父母每月合计3000元,交通出行每月合计1000元,家庭生活水电开支每月合计4000元,社保公积金每月合计4200元。
1、在个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时,当月应纳个税为: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为:32000-1000(房贷每月扣除标准为1000元)-2000(子女教育每人每月扣除标准为1000元)-2000(赡养父母每人每月扣除标准为1000元)-10000(每人每月费用扣除标准为5000元)-社保公积金计每月4200元=12800元。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2800*12=153600元。
全年应纳个税为:153600*20%-16920=13800元。
税后收入为:32000*12-13800-4200*12=322200元。
家庭收支净额为:(
32000-8000-3000-1000-4000-4200)*12-16680=127800元(假设父母有退休金而无需子女承担费用),相当于这个家庭年收入合计384000元,减掉一年各项支出256280元后,一年能存下127800元。
2、如果将在个税起征点调整为每月10000元时,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为:32000-1000(房贷每月扣除标准为1000元)-2000(子女教育每人每月扣除标准为1000元)-2000(赡养父母每人每月扣除标准为1000元)-20000(每人每月费用扣除标准为10000元)-社保公积金计每月4200元=2800元。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800*12=33600元。
全年应纳个税为:33600*3%=1008元。
税后收入为:32000*12-1008-4200*12=334992元。
家庭收支净额为:(
32000-8000-3000-1000-4000-4200)*12-1008=140592元(假设父母有退休金而无需子女承担费用),相当于这个家庭年收入合计384000元,减掉一年各项支出243408元后,一年能存下140592元。
从上面举例可以看出,个税起征点由5000元提高到10000元,将使该家庭少缴个税12792元,即家庭收入增加12792元,占第一种方式下家庭净收入的10%。
上述举例是假设以高收入为前期,但实际上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么高的收入。国家公布的2021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8903元,而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二都之间的差额为3903元,而正常的生活开支远远不止3903元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还有提高个税起征点的空间。